查看原文
其他

给你一次讲清楚“怎么跟有抑郁症的人聊天”(治疗篇一)

冯洪 成长中的清道夫 2022-08-09

“怎么跟有抑郁症的人聊天?”

这个主题实际包含两层意思:

一层是,如果你是潜在抑郁症患者,你怎么跟医生聊天?据我的经验,这个话题可能直接关乎你是否会吃错药。所以,非常有聊的必要;

另一层是,如果你的亲人或者朋友是潜在抑郁症患者,你怎么跟人家聊天,能够真正起到安慰作用,而不是帮倒忙(实际上有很多人,就是用做好事的心干坏了这件事)。

01 潜在抑郁症患者怎么跟医生聊天

ONE

让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:

我现在在一个学校给高三的学生做心理咨询工作。如果碰到我认为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来访者,我就会直接建议他去医院接受治疗。

很多学生去了医院回来反馈的信息是:大多数医生,只简单地聊了5分钟就直接开药方了。最长问诊也不过15分钟左右……

常识告诉我,再厉害的医生,对于这种非可见器质类病变的精神类疾病,不可能在短短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之内清楚正确诊断的。

这也完整验证了上一篇(通识篇)的结论:抑郁症的误诊和漏诊率很高,高达80%。

因此,为了让我的学生减少误诊和漏诊概率,少经受一些错误开药带来的痛苦和风险,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,给他们总结了一套跟医生聊天的策略——“潜在抑郁症患者怎么跟医生聊天”。

首先,请允许我先给医生讲几句话。

上面说了,如果碰到我认为比较严重的精神病类疾病,我会建议来访者直接去医院,而且直接挂“精神科”。

可你知道,中国有病历记载的抑郁症病人大约有3000万人,而精神科医生严重不足。

不足到什么程度?目前只有2万人,缺口多达40万人。所以你看,病人太多,医生太少。算下来,专业医院医生分配给一个病人的就诊时间,也就5到10分钟。

针对这一客观事实,我给的就诊建议是:

不要让医生匹配我们的需求,而要让我们匹配医生的期待。

什么意思?

就是不要在宝贵的几分钟面对医生的时间里,让医生花时间从头到脚,从内到外对你问诊一遍(可能还没问完,时间就结束了,医生只能根据有限且无效信息直接开药了),而是你要事前准备好你的详细病情描述信息,让医生从中摘出有用的部分,然后做有价值的极少量的问诊。

这叫做你匹配他,不是他匹配你。

具体怎么做?分三步走。


第一步,事先把自己的病情列个清单。

记住,只讲事实,不讲评论和感想。

比如,你可以说你睡眠问题持续多长时间了,是入睡难还是睡眠浅(这叫事实);可以说你便秘,肌肉酸痛,乏力,体重下降明显,食欲减退,头痛(这叫事实)等等,但是你不要说你的睡眠影响了你的食欲,你的食欲导致了体重下降和头痛(这叫评价和感想)……

提示:

如果你怕漏掉重要事实,请像写作文一样提前都写下来,直接带个笔记本去医院。


第二步,把你要提的问题也列个清单。

记住,问题不要超过四个,不要浪费时间问“吃了药会不会马上好”之类非常识的费话(我上一篇有介绍药效产生的周期)。


第三步,把以上事实病情清单,问题清单中的事项,按照重要程度排序。

根据医生给你的问诊时间长短,来决定先讲或者先问什么,确保重要的信息和问题都能给清晰传递给医生。

通常的做法是,进门就主动告诉医生:医生,我做了一个病情的主要记录,还有几个小问题,大概要10分钟时间,您看可以吗(你可以把这句话背下来,如果你是有备而去,通常医生不太好拒绝)?

我的病情是这样的……

(如果医生打断,当医生说完之后还有时间,你就抓紧问几个你最想弄清楚的问题直到医生主动送客为止)

切记:

不要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喋喋不休,浪费时间,精神科医生是不负责给你做心理咨询的;

一定要实话实说,不要误导医生,即使是某些让人难堪的病情(例如阳痿,闭经,性欲减退等)。乱说话,就是自己主动吃错药。

总结一下:由于精神科医务人员有限,而病人很多,你需要在5-10分钟之内把主要事实类信息客观传递给医生,这样才可能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概率。

以上是你作为一个潜在的抑郁症患者怎么有效地跟医生聊天。

02 如何跟潜在抑郁症亲友聊天

TWO

下面我们着重讲讲,如果你的亲戚或者朋友确诊了抑郁症,你怎么跟TA聊天才可能真正达到安慰人的效果。

当然,如果你能够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样跟抑郁症患者聊天,效果自然是不错的。

上一篇中,我们介绍了一种心理治疗方法——认知行为疗法。

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(A. T. Beck),系统介绍过认知疗法的原理和方法。

贝克认为,认知疗法的实质,就是用健康思维方式替代不健康思维方式;就是让你分清楚,你的痛苦感受很可能不是真实的,而是你的扭曲、不合逻辑、不切实际的思维所致。

例如,人家不肯借给你钱,不是因为人家对你不友好,而是因为他真的没钱可借。可能前者导致你抑郁,而后者却会让你内心平和地理解别人。前者让你厌恶社交,后者却让你对人保持友好交往。

你看,不同的思维理解,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结果,不同的情绪结果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。

总之,认知行为治疗的重要部分是识别负性自动思维,挑战认知歪曲,发展新的积极思维模式,进行认知重建,提高病人对情感反应的自我控制。

你看,以上的这个方法倒是简单易理解。

聊天目标也很清晰,就是要让别人改变认知,改变行为。

可关键是,作为普通人,这聊天的话从哪儿切入,如何开始,中间如何进行,才能走入到对方的思维核心地带,又怎能在这个核心地带起到引领对方的作用呢?

所以,接下来我要说的,就是一个百姓级的聊天术。你不用什么专业基础也能迅速学会,掌握好了,你可能比专业心理医生还厉害!

心理治疗大师,艾瑞克森被誉为“20世纪最伟大的沟通者”,他的治疗中很大一部分努力,都花在和患者建立沟通上。

因为,心理治疗最重要的一步,就是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。

用百姓语言总结就是:要让人“愿意”跟你聊,才能喜欢跟你聊,甚至爱上跟你聊。

只有先轻松愉快地聊上,才能起到所谓聊天安慰人的作用。

下面我们正式开始讲具体操作办法:

首先,在跟抑郁症朋友聊天之前,你要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聊天的大目标“改变对方认知”分解成两个小目标:

小目标一:让对方愿意跟你聊,而且在聊天的时候还能感受到你的关注、关爱和关怀。

小目标二:对方认同你的聊天思想,愿意跟着你的思想走,这样才能发生思想改变。

这套聊天的方法叫做“上浮下沉法”。

上浮,就是把话题抽象化,总结化,单一化;

下沉,就是把话题具体化,细节化,顺承化;

只有“下沉”式聊天,才能让人愿意跟你聊天,同时还能感受到你的关怀和关爱。

例如,如果朋友说,我最近不怎么想吃东西(食欲减退,是抑郁症的躯体表现之一)。

如果你的反应是:你肯定是病得比较厉害……

这就是典型的“上浮”式聊天。把“不怎么想吃东西”抽象总结为“病得厉害”这个结论。

你想,人家抑郁症病人,还有话往下接吗?

那“下沉”式聊天应该怎么反应?

你可以说,“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让你心情不好的事情?还是最近家里经常做饭的人换了?”

这就是把话题向下具体化、细节化,把话题分解进行分解。

不论对方这时是回答你心情不好的具体事件,还是跟你讨论家里做饭的有没有换人……这些都是可以无限纵深的话题(比如这个事情为什么让你心情不好,你会不会、喜不喜欢做饭之类……),而且这些话题越纵深越是能够拉近你们的心理距离的。

你想,心理距离越近,是不是越聊越想聊,同时还能让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关爱啊!

你看,此处第一个小目标达成。

我们再看“下沉”式聊天怎么达成第二个小目标。

上面说了,下沉式聊天就是要顺着对方的思想往下聊。这样聊的目标,其实是要在对方的思想中找到启示(而不是找到破绽,找破绽对于非专业咨询师来说容易引起对抗),最后让对方自己说服自己(最智慧的说服,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自我说服)。

例如,有个比抑郁更严重的精神病人患者,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一具尸体,然后整天不吃不喝。医生的目标就是要让他恢复吃喝活下去。

于是医生跟他说:你不是尸体。

但他根本不信。

后来医生尝试着说,既然你说自己是尸体,那我问你,尸体会不会流血?

病人说,当然不会啦。

于是医生就用针刺破了他的皮肤,然后这个精神病人就开始慢慢流血。

医生最初的的想法,就是想在病人的思想中找到破绽,然后试图让病人放弃这个有破绽的想法(找破绽,是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。非专业人事使用,不一定对建立良好沟通关系有用)。

医生和病人都看到流血了,医生就想,这样他总相信自己不是尸体了吧。

谁知,病人很震惊。说,天哪,尸体居然会流血……

然后,就没有然后了……

在这里,病人的信念是“我是一具尸体”。

医生想让他相信自己不是尸体,直接挑战了他的信念,结果失败了。

那如果换成去找病人思想中的启示,去顺承对方的思想走一段呢?

医生最后是这么做的:

他发现既然不能马上改变病人“我是尸体”的想法,反正能够让他恢复吃东西,正常活下去就好。

所以医生就说:“既然尸体能流血,那是不是还可以吃东西?要不咱们试试吧,也许尸体也能过得不错。”

结果,病人就很配合地开始吃饭了……

所以,下沉式聊天,顺着别人的话题往下聊,让别人自己说服自己,才是最强的说服,才能把天聊活。

就像这个案例,看起来是医生说服了病人,其实是病人自己说服了自己。

我把这种“下沉”式聊天方法总结为两步:

“先同步,再说服”。

不论是你把话题具体化,细节化还是顺承化,你都是跟别人在立场和情感上保持一致,这叫做“同步”;

然后,再引导别人用自己的思想说服自己。

这种“先同步,再说服”的聊天方法,才是你要掌握的安慰别人的有用的方法。

让我再举个例子:

我在学校做咨询的时候,有个学生来找我,说他感觉很多同学都不喜欢自己,这点让他一直很忧伤,不能专心学习(当然,他的情况比这复杂,抑郁程度在中度以上)……

我的咨询目标是,让他消解内心冲突,恢复内心平静,专注投入学习。

学生说完他的困惑之后,我说:你愿意跟我分享一个最近哪个同学不喜欢你的具体场景吗?

他说,今天有个同学在发试卷的时候不怀好意地白了他一眼。然后拿到试卷他发现,发到他手里的试卷确实有点皱巴巴的。他觉得这个同学是故意针对他……他说,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。

你看,上面我的语言风格就是具体化、细节化的下沉式聊天模式。于是,他觉得我想关心他,就发散讲得多了。

我接着开始做顺承式引导。

我说,既然很多同学都已经对你不友好了,你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,你可以试一下跟同学确认一下:他们的行为,表情,甚至言语是不是故意对你不友好,他们是不是真的不喜欢你,你可以跟他们当面确认一下?

我接着说,如果同学回答,确实是不喜欢你,你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。因为你之前已经知道人家的态度了;

如果同学根本就没有不友好的意思,那就澄清了事情,你不就可以释怀这个事情了么?

你看,无论结果怎样,你都是会有所得,而不会有所失的呀!

学生说,即使真的不喜欢我,他们可能不会当面承认的呀?

我说,是的,但是如果你问的大部分人都否认对你不友好,那是不是可以说明:

要么他们至少没有那么不喜欢你,至少没有到他们无法容忍需要当面告诉你的程度;

要么是你真的误会了很多人。

如果是第一种情况,你的被喜欢或者不被喜欢的程度,其实跟其他大多数同学一样,处于中间态(如果把班里的学生喜欢程度分为三类,很被喜欢,很不被喜欢,中间态,你觉得哪种比例最大?他说是第三种)。如果其他同学没有因为自己处于中间态而难过分心,那表示你也可以不用为此忧伤;

如果是第二种情况,那就更加可以释怀了……

最后,我还告诉学生平日怎么跟自己对话……

上面,我的聊天基本都是基于学生最初的认知“同学不喜欢我”这个思想顺承下来的,然后在此过程中找到启示(我其实跟大多数人一样可能处于中间态),然后让学生接受这个中间态是个自然状态,已达到内心自洽,恢复平静。

03  交流要注意几个“不要”

THREE

以上就是关于“下沉”式聊天的全面介绍。这是聊天的正面版本,下面我还要跟你提几个反面版本以矫视听。

下沉式聊天法的对立面,就是冲上来直接讲大道理。

知名媒体人,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的张进,之前也是抑郁症患者,他说过一个例子。

他说他得抑郁症那会儿,有次有个下属出于关心来看他陪他聊天,想帮他缓解一下情绪,就邀他出门散步。

然后一路上讲了一通大道理,最后回头看张进脸上没什么表情,就尴尬地自圆其说道:当然,这些道理都是当年您跟我讲过的……

你看,不会聊天的人,不但解决不了问题,还常带来尴尬。

最后,要让抑郁症朋友接受你,你还要注意几个“不要”。


_

第一, 不要跟抑郁症患者说什么“过去了就好了”;


_

第二, 不要把他们当做病号来照顾;


_

第三, 不要尝试着让他马上就好起来。

针对第一点,你要知道,抑郁症患者会为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陷入低沉,是因为抑郁症患者无法克服心理障碍的就是抑郁本身。

爱因斯坦说过:人是无法用产生问题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的。

针对第二点,在面对抑郁的朋友时,你不用说话会格外小心翼翼。

反而,如果你需要主动邀请他们帮你一点小忙,帮你搬家或者做饭。他们可能会因此感觉自己是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。这样感觉更有价值感,更有积极意义。

针对第三点,心理治疗师梅根·德文(Megan Devine)说:作为一个支持者,你的任务不是让他开心起来,而是承认当前的状况确实糟糕,以及他们的痛苦真实存在。

如果你想说点积极的,应该着重强调他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。例如,你愿意花时间陪伴他们,是因为他们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人,你非常在意他们……


写在最后

有一位诗人曾经写道,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却用它寻找光明。”

这位诗人跟很多诗人一样死于抑郁症自杀……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读他们的诗句,了解他们的故事。

我们必须理解黑暗,才能找到光明!


推荐阅读

SUGGESTED READING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